摩擦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一、作用
傳統的抗震方法是通過結構本身的塑性變形來耗散地震能量,其實質就是把結構本身及構件作為“消能”元件,這樣必然使結構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產生嚴重的破壞和倒塌。結構控制,通過在結構上設置控制裝置,由控制機構和結構一起來抵御地震等動力作用,使結構的動力反應減小。
二、優(yōu)點
在結構上附加耗能減震裝置的減震方法是結構被動控制的一種摩擦阻尼器作為一種耗能裝置,因其耗能能力強,荷載大小、頻率對其性能影響不大,且構造簡單,取材容易,造價低廉,因而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控制結構近斷層地震反應和中高層結構地震反應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摩擦阻尼器對結構進行振動控制的機理是:阻尼器在主要結構構件屈服前的預定荷載下產生滑移或變形,依靠摩擦或阻尼耗散地震能量,同時,由于結構變形后自振周期加長,減小了地震輸入,從而達到降低結構地震反應的目的。
三、構造
摩擦阻尼器主要包括中間鋼板,兩外側鋼板以及鋼板之間的摩擦材料。摩擦阻尼器是由中間鋼板與摩擦材料之間的相對滑移產生摩擦力,將建筑物的振動能量轉化成熱能,從而達到減輕結構振動響應的目的。
四、優(yōu)點
1、滯回曲線基本是矩形的,減震效果明顯;
2、速度相關性、位移相關性小,性能穩(wěn)定;
3、循環(huán)耐久性良好,不需要后期維護;
4、微小位移下也能產生阻尼力;
5、大震都也不會損壞,因此也不需要更換;
6、力學模型簡單,結構減振分析和設計簡便易行;
7、結構簡單,成本較低。